●罕见巨额成交量来自三个方面。1. 无风险利率低位驱动的增量资金;2. 量化规模增大;3. 市场分歧加剧的存量资金换仓或交易短期化;我们认为第三点是本质原因,7-8月市场分歧体现在从高景气高估值的传统消费和医药中换仓,当前分歧则是从新兴赛道转移到低估值+景气拐点预期的大盘价值, 9月基金散点进一步从“宁组合”向“大盘价值”漂移。
●同样是连续2年拔估值之后的第3年,今年信用的结构分化是16-17年“倒的镜像”。风格分化的本质是“结构性紧信用”决定的景气度分化,21年以来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板块受益如科技与周期,而需求驱动的相关板块表现均不佳如大盘价值。16-17年的“结构性紧信用”体现在 “三去一降一补”、棚改货币化对于蓝筹股是“信用扩张”,而16年后科技行业并购周期收敛对创业板则是“信用紧缩”。今年的科技“宽信用”VS 蓝筹“紧信用”恰好相反,关注结构性紧信用预期何时变化。
●我们提示风格切换的重要观察变量是“出口”,领先指标已持续恶化。我们在7.25《当前风格是否会切换》中提示对于今年风格持续性,建议重点观察“出口”。历史上若把PMI新出口订单回落10%以上视为“出口恶化”,那么在11年、13年、15年、20年出现出口回落的可比时期,随后就会出台“稳增长”尤其是地产基建链条的加码政策;当前接近回落10%的阈值,预计在年底稳增长会从“观察期”进入“确认期”。
●中报业绩增速回落但有较强韧性。美联储尚未taper而中国宽松预期较强, A股无系统性风险。中报详细解读请关注我们今日发布的报告《“供需缺口”仍在,布局结构性扩产—A股2021年中报深度分析》。
●首次建议增持“大盘价值”,低区+高区均衡配置。供给主导的信用收缩影响估值,需求主导的信用收缩影响业绩,预计大盘价值股估值已经见底,业绩尚未见底,因此大盘价值将体现“否极泰来”的“否极”,可能呈现底部缓慢抬高的格局。我们在2月下旬提出微观结构调整,建议“市值下沉”,推荐小盘成长+小盘价值后,第一次上调大盘价值的顺序,建议均衡低区+高区均衡配置:1. 低估值+景气拐点预期(券商/水泥);2.中报高景气的制造业(军工/化肥/玻璃);3.中长期产业趋势明确的新兴赛道新能源车(锂矿/锂电材料)、光伏(硅料)。
核心观点速递
(一)今年2月下旬、5月中旬全球资产联动的2个异常现象,帮助我们把握了今年最重要的两个贝塔判断。我们留意近期市场呈现第三个异象:8月份成交额巨大但市场窄幅震荡、赚钱广度未见扩散。对异常现象保持敏锐,留意“市场先生”透露的信号——2月下旬指数上涨而赚钱广度下降,香港加印花税而A股“茅指数”较港股跌幅更剧烈,异常现象提示我们“微观结构出了问题”;5月中旬全球通胀数据爆表而美债利率下行,全球大类资产罕见背离,异常现象提示我们“全球通胀预期见顶”。我们今年把握了这两个异常现象,做出了两个重要的判断,“微观结构调整布局市值下沉”“全球通胀预期见顶有利于成长”(参见2.24《扩散升级》、3.4《拾级而下,“市值下沉”如何布局?》、5.23《小盘成长接棒》)。
8月以来,市场再次呈现异常,A股连续32日成交额破万亿、但指数仍在窄幅区间波动、且个股赚钱效应未见扩散。7月21日起至9月初,A股成交额连续32个交易日突破万亿,并于9月1日创今年新高达1.7万亿元。与历史上成交额放大多伴随指数牛/熊行情不同,本轮成交额放大但指数仍在窄幅波动,且市场赚钱广度未见扩散。
(二)罕见巨额成交量来自三个方面:1. 无风险利率低位驱动的增量资金;2. 量化规模增大;3. 市场分歧加剧的存量资金换仓或交易短期化;我们认为第三点是本质原因,8-9月基金净值散点图印证了进一步从“宁组合”向“价值股”漂移。近期市场持续的巨额成交背后有三个原因:第一是实际无风险利率低位、银行理财估值方法调整等因素下,驱动了部分增量资金入市;第二是量化交易规模确有增大。我们重点关注第三点原因,即市场分歧放大下的存量资金被动换仓或是交易短期化,上图2可见今年年初也短暂出现过类似特征,当时是对“茅指数”分歧的放大,现在是对“宁组合”的分歧放大——我们在8.8日的《风格仍聚拢,配置寻扩散》中提到,“新能源+半导体”为代表的新兴赛道中长期产业趋势未打破、即期业绩保持高增,但短期交投拥挤(换手率/成交额占比除市值占比)意味着后续波动加剧。8月市场分歧体现在从景气缺乏亮点的传统消费和医药中换仓,8.22日《微观结构调整再现下的应对之策》中基金散点图的漂移体现了这一换仓过程;当前分歧则是从高景气高估值的新兴赛道转移到低估值+景气拐点预期的大盘价值,9月初的基金散点进一步开始从“宁组合”向“大盘价值”漂移,但由于“低估值+”相较于“新能源+”的产业逻辑较弱,因此脉冲的可能大于持续性。
(三)信用周期结构性错位,对政策预期、景气预期产生影响,是风格分化的本源。同样是连续2年拔估值之后的第3年,今年信用的结构分化是16—17年“倒的镜像”,当前把握边际预期变化。我们在8.8日的《风格仍聚拢,配置寻扩散》中提到,今年风格分化的本质是“结构性紧信用”决定的景气度分化,今年“防止资本无序扩张”、政策兼顾“效率”和“公平”,是19年以来“金融供给侧改革”的加速验证,因此21年以来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板块大多获得显著超额和绝对收益,如供给创造需求的科技补短板、碳中和“供需缺口”扩张的涨价顺周期;而需求驱动的相关板块表现均不佳,如大盘价值的典型代表(大金融等)以及传统消费板块。这一情形是16-17年“倒的镜像”,同样是A股连续2年拔估值之后的第三年,信用周期的结构性错位会带来市场风格表现的变化——16-17年的“结构性紧信用”体现在 “三去一降一补”、棚改货币化对于蓝筹股是“信用扩张”,而16年后科技行业并购周期收敛对创业板则是“信用紧缩”,这与今年的科技“宽信用”VS 蓝筹“紧信用”恰好相反。16-17年价值跑赢成长,反应的就是这一信用周期结构性错位对政策预期、景气预期的影响。因此当前对风格的讨论,需要研究相对景气度、尤其是信用周期错位是否发生了边际的变化?
(四)“结构性紧信用”的领域,预期有何变化?7-8月经济数据低于大部分投资者预期,尤其是我们在7.25《当前风格是否会切换》中提示的重要观察变量“出口”。8月PMI新出口订单继续恶化,“稳增长”预期推动大盘价值紧信用转向稳信用的预期。我们在7.25《当前风格是否会切换》中提示对于今年的风格问题,建议重点观察一个指标“出口”,在出口显著转弱、结构性信用收缩缓和之前,今年市场风格大概率延续;但如果出口明显转弱,市场会重新产生稳增长力度加大的预期。今年8月份出现了变化,由于7月经济数据第一次低于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期,因此市场产生了稳增长的预期,低估值因子在今年第一次占优,在未见进一步政策兑现的基础上低估值因子上涨后回调;随后市场迎来了8月经济数据再一次低于预期,地产景气度加速回落,8月PMI低预期、尤其是新出口订单高点回落9.4%。历史上若把PMI新出口订单、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回落10%以上视为“出口恶化”,那么在11年、13年、15年、20年出现出口回落的可比时期,随后就会出台“稳增长”尤其是地产基建链条的加码政策;当前接近我们所提出的回落-10%阈值,因此我们预计在年底政策会从“观察期”进入“蜜月期”。我们预计蓝筹股的信用收缩周期将在四季度见到底部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阶段性转向需求侧管理。具备资金容量的大盘价值股在8月份见底,会对接下来的市场风格形成一定的影响。
(五)中报业绩增速回落但有较强韧性,美联储尚未taper而中国宽松预期较强, A股无系统性风险。中报详细解读请关注我们今日发布的深度报告《“供需缺口”仍在,布局结构性扩产》。主要的亮点包括:1.中报业绩增速符合我们一季报分析预测,盈利增速回落但仍有较强韧性;结构上“市值下沉”延续,中小市值公司中报业绩增速弹性更大,中性假设下A股剔除金融全年盈利增速约50%。2. ROE继续改善,利润率仍是“主线”。杜邦三因素同时上行,A股剔除金融中报ROE(TTM)上升到9.27%,已经连续4个季度改善。3. 现金流延续了“经济进、政策退”的思路,筹资现金流下行的幅度大于经营现金流上行的幅度,投资现金流有所收敛。4. 行业比较,关注“供需缺口”下结构性扩产的行业,以及低需求与高成本夹缝中保持盈利韧性的制造业;我们还对12大新兴赛道的营收及盈利趋势、盈利能力、研发强度作出了全面对比。
(六)A股无系统性风险,我们自今年以来首次建议增持“大盘价值”,高区+低区均衡配置。供给主导的信用收缩影响估值,需求主导的信用收缩影响业绩,我们预计大盘价值股估值已经见底,业绩尚未见底,因此大盘价值将体现“否极泰来”的“否极”,可能呈现底部缓慢抬高的格局。我们在2月下旬提出微观结构调整,建议“市值下沉”,推荐下盘成长+小盘价值后,当前第一次上调大盘价值的顺序,风格的顺序上是:大盘价值+小盘价值、小盘成长、大盘成长。在大盘价值中更关注“低估值+拐点预期”。低区+高区均衡配置——(1)低估值+景气拐点预期(券商/水泥);(2)中报高景气的制造业(军工/化肥/玻璃);(3)“政策+技术+供需缺口”多轮驱动的新能源车(锂矿/锂电材料)/光伏(硅料)。
本文作者:广发证券戴康、郑恺,来源:戴康的策略世界,原文标题:《【广发策略戴康团队】今年第三个异象对A股的启示——周末五分钟全知道(9月第1期)》
0 X" w. g ?: K9 I. c